指尖生活 > 杂谈 > 正文

​成渝古驿道|话说白市驿

2024-10-15 16:25 来源:网络 点击:

成渝古驿道|话说白市驿

重庆老谚语说:“识相不识相,难过走马岗;是皮不是皮,难过白市驿。”今天,我们来摆一哈白市驿。

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官差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而白市驿曾被称为巴蜀古驿道上“四大名驿”之一,两百年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驿丞”,是从重庆到成都的首个大驿站。

“白市驿”的由来

古时重庆出行,因有江河之利,出川下湖广多乘船。到川内各地,可通过长江上到合江、泸州转贵州,再往上到宜宾转云南,或转岷江到乐山、成都。从嘉陵江上行到合川,再上到武胜、南充,上到阆中、广元。可转渠河到广安、渠县、达县,转涪江到潼南、遂宁等地。

但是乘木船,却是困难重重。涨水了,起雾了,都要停船。滩多险恶,水流湍急,常打烂船。船只能沿河走,不靠河的地方,船去不了。有河没有码头也不行,人、货还得在码头起坡,再转道。因此行人、零星货来往川内,也就有走陆路。重庆到成都的成渝古驿道就是天天人来人往,显得非常繁忙。

“从通远门出发,沿佛图关、石桥铺、车歇铺(上桥)、二郎关、龙洞关,到白市驿是60里,刚好走一整天,出发第一天体力不错,白市驿就设在翻过中梁山之后的山脚。反过来,成都到重庆倒数第二天走到白市驿歇脚,第二天就能一鼓作气翻山进重庆城,白市驿的兴起是有地理上的原因的。”土生土长在白市驿的74岁老人刘万国说。

那时成渝古道全程1080里路,要走十来天,一丈来宽的石板大路的官道除了人行、抬轿子、担担子,骡马运输也很繁忙。

于是,白市驿占着“起始站”,也是最后一站的地理优势,客栈、骡马店、饭铺便渐渐多了起来。也正因为这样,天天就像赶场,成了百日场。古有日中为市之说,人们就叫百市,后取其谐音,正式更名白市。在明代已设置“白市里”。

“拿言语”的袍哥

据1994年版《巴县志》记载:“哥老会又称‘袍哥’‘汉流’……乡镇堂口尤以西里的白市驿、东里的木洞镇、南里的鱼洞镇为最多。”商业的繁荣带来文化的发展,同时烟馆、赌馆也异常之多,自然也给老百姓带来不少恶果,它们与白市驿的浓厚袍哥氛围有着很大的联系。

当年,茶馆在白市驿比饭馆酒馆还多。有的茶馆是袍哥的“码头”堂口所在。前堂为茶馆,后堂供有关羽像,是祀典、议事、接待客位(外来袍哥)及惩戒之地,庄严肃穆,外人不得入内,只有前堂的“吃讲茶”,是茶客们可以目睹和参与的。

袍哥是怎么产生的?原来,袍哥产生于清末民初的,在辛亥革命前夕的四川保路斗争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后来演变成黑势力,成为国民政府的统治工具。

当时白市驿的袍哥是相当有势力的,可以左右社会和地方政府。以致后来有民间谚语:“是皮不是皮,难过白市驿;识相不识相,难过走马岗。”

什么是皮?其实就是袍哥身份,入了袍哥,就是“嗨了皮”。如果你不是袍哥,做生意或路过遇到困难被人算计要吃大亏,不“嗨皮”就很难在当地站住脚。而如果是袍哥,在外闯了祸、伤了人、当了逃兵,潜逃路过时只要亮出袍哥身份,“拿了言语”,哪怕是政府追缉的逃犯,也会保你平安通过,并送钱财作盘缠。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必须是真的袍哥。

白市驿板鸭

白市驿板鸭是白市驿的特产,据说它的来历还大有名堂。

话说张献忠打下重庆城,杀了瑞王、巡抚、知府一伙人,然后又杀向成都,那队伍从白市部开过去,几天几夜都不断线。老百姓发现,张献忠的兵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凶,于是跑出去躲的人陆陆续续就回了家。有个陈大爷胆子大,没有去躲。他告诉左邻右舍的人,说张献忠专门杀那些又歪又恶的官老爷、差狗子和有钱人,为穷人出气。他说:“绅粮地主整得我们好苦哟,我们干脆去投张大帅,跟他们一起打天下吧。”大家都说要得。

于是就拉起了一支一百多人的队伍要去找张献忠。走的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来送行。

有的拿衣裳鞋子,有的把自己的鸭子杀了,抹点盐巴,说是要送给张献忠。他们赶到重庆城,进城后才晓得张献忠已经朝西边走了,一百多号人又转身就朝西边追。有人说天气好热,那鸭子要变味。当天晚上,他们就拿篾片把鸭子绷起,又抹上盐巴,第二天一大早朝西边起劲追。追了好多天,终于追上了。

正是六月大热天,那鸭子被晒干了,皮上直冒油,看起焦黄,闻起喷香,就献给了张献忠。

当天晚上,张献忠办席招待从白市驿来的那些人,他们送去的鸭子被厨师蒸好后送到桌上,香气扑鼻。张献忠吃了一块还想吃第二块,边吃边说:“好吃!好吃!”然后又问这道菜叫啥子名字,一百多号人都瞪大了眼睛,答不上来。一个胆子大的小伙子站起来说:“大帅,这是我们白市驿的穷人送给你的一点心意,还没得名字。”

张献忠拿起一只鸭子看了又看,想了又想,说:“这是白市驿带来的鸭子,像一个平板板,就叫它白市驿板鸭吧。”那以后,白市驿附近的人都养鸭子了,都做板鸭了。那白市驿是成渝古驿道上首屈一指的大场镇,来来往往的人多,白市驿板鸭就出了名,成为往来客商必带的礼物。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