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生活 > 杂谈 > 正文

​红海行动:从敌方那名娃娃兵狙击手说起

2024-11-23 12:08 来源:网络 点击:

红海行动:从敌方那名娃娃兵狙击手说起

在没有观察员的情况下,这名少年狙击手虽然只有一支老旧的俄制SVD狙击步枪,却对蛟龙突击队装备精良的双人狙击小组几乎始终形成压制,其高超的心理素质,和一直在克服“不紧张”的李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凶狠的表情、迅速的反应、喜欢吃干果(可乐果?或者只是为了咬着降低抖动便于瞄准而已)的种种逼真细节,使得不少观众追问:他到底是谁?

在《红海行动》的前半部分中,当地人被反政府武装胁迫,驾驶汽车炸弹冲击政府军防线的剧情让人印象深刻。

强悍如蛟龙特战队员,也是会害怕的,比如石头怕痛,就要“吃糖”;普通的当地百姓,害怕幼子被杀,就被迫去做汽车炸弹。成年人之所以会害怕,是因为理性告诉我们战争会造成伤害。能力不同,信仰不同,我们会做出不同形态、不同程度的牺牲,这是一种取舍。

身经百战的少年狙击手不仅让我方两名缺乏战场经验的顶尖狙击手造成了不小的麻烦,甚至让整个队伍都一度陷入被动

显然,对于少年狙击手来说,两名蛟龙狙击手是他游戏的对象。作为一名本色出演的演员,我们从他吃东西、逃跑乃至最后死盯顾顺的样子,都可以看出,他对中国军人并不存在特别的仇视,他只是很想赢。

娃娃兵害怕的并不是死亡,他们害怕的是失败。为了赢,他们可以成为杀人机器,可以不去考虑任何游戏之外的事情。

社会仅仅是提供了孩子的游戏环境,而身处长期战乱国家里的孩子,战争就是他们的游戏。对于随时而来的伤害,现实中没有血条,他们自然也不知道轻重。

人们往往被少年英雄的气质所吸引,然而娃娃兵这样的孩子并非是少年英雄,只是游戏玩家,他们的命运是可悲的。而在时下,很多当年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牺牲的少年英雄,反而却被部分声音污名成娃娃兵。看过本文,你或许会对两者的区分更加明确。毕竟,战争不是游戏。

作为一部战争片,林超贤的《红海行动》有很多地方值得深入讨论,过两天咱还有一篇文章要讲(shui)。然而两次在作品中大篇幅刻画娃娃兵的林导,在这方面三观上确实没的说。有消息说他原打算让一位年龄更小的演员饰演少年狙击手,几经思考后还是改变了选择。

是啊,即使是不吝于在电影中展现血腥暴力的林超贤,也不想让战争对儿童的戕害太过赤裸裸地展现在银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