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生活 > 杂谈 > 正文

​渡我不渡她歌后的悲情故事

2025-01-10 16:18 来源:网络 点击:

渡我不渡她歌后的悲情故事

很多人喜欢《渡我不渡她》这首歌,多是被其悲凉的音律和凄美的意境所吸引,这首网红歌,实在是太火了,试着还原出个较为清晰的场景出来。

这是一个尘缘难了的小沙弥在佛前近似癫狂的喃喃自语,口口声声说佛度了他,其实,最难度最度不了的,正是他。

小沙弥来自于北国边陲半山腰的千年古刹,那里的方丈道行深厚,深受方圆几百里民众爱戴,就连皇亲国戚也经常慕名前来,拜佛问事。

当年,一个漫雪飞舞的寒冬清晨,方丈打开寺门,意外发现放于门前的一个破败棉絮包裹,里面,是一个刚出生不久的男婴,还有一张写有生辰八字的布条。

慈悲的方丈立时明白,边塞胡人不时侵扰,这定是哪一家的穷人逃难途中生下婴孩,无力抚养,才出此下策。

一日日,男孩在方丈的悉心照顾下长大成人。方丈为之削发剃度,决意把毕生所学倾心传授,造福四方。

郡主很小的时候,就经常随着父亲到寺里来拜佛问事,边上敲木鱼的小沙弥,正是当初方丈从风雪中捡来的婴孩。

边关战事日紧,亲王到寺里来的次数越来越多,小沙弥和郡主也逐渐熟悉起来。双方的眼神,也从当初的一触即躲到久久凝视,不再移开。方丈在旁咳嗽了一声又一声,他们都不曾发觉。

郡主再次来的时候,方丈带她和小沙弥到寺院的空地上,要种一片片的花。

郡主和小沙弥兴高采烈,挖坑、栽花、填土、浇水,忙得不亦乐乎。完了,还向方丈追问着此花的名目和来历。

方丈端坐于榻,两眼微闭,双手合十,开始向他们讲述,语速缓慢,声调却斩钉截铁:

此花名叫彼岸花,又名曼珠沙华。曼珠是花神,掌管花开花谢;沙华是叶神,掌管叶生叶落。因为曼珠沙华有花开时看不到叶、叶盛时见不着花的生长习性,曼珠和沙华被相互的思念深深折磨着,终有一天,他们逾越天规相见了。为此,曼珠和沙华被打入轮回,并被诅咒永远不能在一起。从此,这种花就只开在了黄泉路上。曼珠和沙华每一次轮回转世时,在黄泉路上闻到彼岸花的香味,就能想起前世的自己,然后发誓不再分开,却又会再次跌入诅咒的轮回。

说完,老和尚微睁双目,意味深长地看郡主一眼,又看小沙弥一眼。

两人的心思却全不在这里,他们的眼神,都移向了那一束束美丽的彼岸花。受花香吸引,成双成对的彩蝶正在四周翩翩起舞。

独有一旁的亲王,听懂了方丈的话,看着专注且不时深情对视的两人,拈须颌首,若有所思。

亲王和郡主好长时间没来了。

小沙弥晨钟暮鼓,继续敲着木鱼。只是,有时候会断了,或者,会快了或慢了。曾经日日翻越的的经文,也落满了尘埃,微风吹过,翻乱了一页又一页。

一旁,方丈手捻佛球,诵经声声,不快,也不慢。风儿,也未吹乱他长的须、长的眉。

一天的清晨,方丈吩咐小沙弥打扫满院的落叶。

小沙弥望着自己刚刚打扫得一尘不染的庭院,不知所措。方丈厉言道:“郡主马上就要到塞外和亲,今天来做法事!”

木鱼,霎时从小沙弥的手中跌落!

见此情景,方丈起身,走到佛像前,双手合十:“我佛慈悲,只度有缘人!”

小沙弥,被众师兄弟们关了幽闭。

屋外,木鱼声、诵经声渐次响起来,小沙弥透过幽深的暗室,仿佛看到了郡主,在丫鬟们的簇拥下机械地拜佛、忏礼,她在一个个敲打着木鱼的沙弥间,急切地寻找着,寻找着,却终无果…

暗室的佛像,依然慈眉善目,双眼微闭,泪水,顺着小沙弥的两眼滚淌而下,很咸很咸……

他自知,此一去,关山飞月,大漠孤烟,与郡主,断无再见之期;

他自知,此一去,山高水远,胡人蛮刁,以郡主之性,断难忍受,湖畔边塞,死了的,不会仅仅只是郡主的心;

他多想,脱了袈裟,相逢郡主,看她微红的脸颊,看她如水的双眸,为她盘起长发,穿了嫁衣;

可惜啊,屋外的寺院空地,彼岸花已不再有,郡主,就这么连道别一声都不能够的,孤独远去,含着泪眼,频频回首……

曼珠沙华,彼岸花,花开一千年,花落一千年,花叶生生相错,世世永难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