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生活 > 八卦 > 正文

​马少骅的个人资料:他是真正的老戏骨,曾四次饰演孙中山,成名背后有心酸

2023-12-11 20:04 来源:网络 点击:

马少骅的个人资料:他是真正的老戏骨,曾四次饰演孙中山,成名背后有心酸

第31届电视金鹰颁奖典礼上。

马少骅获得“最佳男配角”,可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因为与他一同角逐这个奖项的,有《大秦赋》的李乃文、《开端》的刘奕君、《大江大河2》的杨烁、《叛逆者》的王阳,还有《巡回检查组》的成泰燊。

手指颤抖,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声音哽咽。

没人笑话马少骅的失态,因为他值得这项奖的肯定,因为他说——

我是百姓中的演员,也是演员中的百姓!”

为了争取一个角色,马少骅给导演张永新发了一条,打印出来长达1.75米的聊天记录。

认认真真发自内心的阐述自己对于角色的理解。

为了更好的诠释这个角色,他去到角色的故居实地考察资料。

一天给导演打12个电话,只为说出自己的感悟,得到更多启发。

《觉醒年代》中的“蔡元培”让马少骅获奖。

而马少骅的深刻演绎,让观众看到了他对表演的痴迷,以及精湛的演技。

演员为了一个角色能有多拼?没有名气,没有粉丝,没有流量,他走到今天真不容易!

从业40年,67岁的马少骅首次拿下主流奖项的表演奖。

从业40年,即使67岁才得到肯定,他也始终不忘初心……

沉默13年后的奋起

很多人对马少骅三个字没有一点印象。

但他是个实实在在的“伟人专业户”。

能将“大人物”演得出神入化,马少骅还能将“小人物”演得有骨有皮。

成为《搭错车》里的“哑巴父亲”,是《沂蒙》中的贫农“李忠厚”。

化身《生存之民工》里可怜又可恨的“谢老大”,演《北平无战事》中的》“林大潍”。

是《好大一棵树》中感动他人的“邓平寿”,也是《人世间》里不好接近的“郝省长”……

1955年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马少骅的自小为表演痴狂。

外公是回中国单口相声创始人,爷爷创办了上海的滑稽戏。

父亲是京剧大家,母亲也是京剧老师。

一家子人都在舞台上表演,从出生就被这样的氛围影响,马少骅走上表演之路,似乎不足为奇。

上完小学三年级进入艺校专攻京剧老生,14岁成为贵州军区文工团的一员。

1978年,23岁的马少骅与军区认识的美丽女孩李兰荣开开心心的结了婚。

也是这一年,他以专业了第一的成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开始为未来积蓄实力。

在校期间,马少骅可以说是铆足了劲儿地学。

我的笔记有14本,班里每个同学都找我借过笔记,我成绩一直很好,老师也很夸奖,但是我没有表演机会……”

马少骅是那种性格内向的人。

虽然他想要演戏的心比同班同学强烈很多,但他不擅长交际,总争取不到机会。

几年的学习生涯结束,从1982年开始,他先后在贵州话剧团与武汉话剧院工作。

在一场场话剧演出中做“边角料”,在一次次试戏中被排除在外。

虽然一直潜心磨炼演技,让自己有足够的实力。

但在马少骅从业的前13年,他始终没被人看见。

也是这段想起来就觉得心酸的经历,让他渐渐知道了,角色,是要靠自己争取的

“后来我很主动,因为在这个行业里,有时候争取也不见得有人愿意用,那还等什么?……”

为了争取角色,马少骅曾付出良多。

导演说我们正在准备,开拍时间还没定,但你有点胖了,这个角色不适合。

想着体型是可以改变的,于是马少骅开始疯狂减肥。

少吃多动坚持半年,他再去找导演,导演却轻飘飘来了句“你这也太瘦了,不合适”。

努力依旧是换来一个“不合适”,马少骅却没有丝毫抱怨,他开始默默增肥。

只是还没等他达到导演的要求,这部戏已经确定完了人选。

我当然是没被相中啊,导演就是找了个借口,哪知道我这么轴,无形中也为难人家了……”

在影视圈老是不被相中,要么被相中也是演些没什么戏份的过场人物。

在话剧舞台上因为形象问题老是拿不到出彩的角色。

蹉蹉跎跎走到30多岁,马少骅实在难以养家。

妻子虽然从不抱怨生活,但他自己心里常常会觉得自己没用。

可对于表演有股子“不成魔不成活”的执念,他实在放不下这份职业另谋生路。

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马少骅想着破釜沉舟拼一把……

将“伟人专业户”捏在手中

“我跟我妻子说我要不去北京吧,那里导演多机会多,我去试试,好好演戏……我妻子完全没有打击我的信心,她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我去哪她就去哪儿,她相信我一定能行!”

于是人到中年成了“北漂”,马少骅终于在1995年,40岁时迎来了新的机遇。

凭借良好的表现力和对角色的专注力争取到《黄兴》和《英雄无悔》两个片约,以此出道。

好的演员就这点厉害,只要有了机会,就能被人看到自身的优秀。

很快,看到了马少骅优秀表演才能的导演和制片抛出橄榄枝。

从《第九营》《大法官》《商旗》到《铁血军魂》《我是警察》。

虽然演绎的角色有大有小,但马少骅都以同样认真的心去对待每次演绎。

从千禧年开始,马少骅开始“化身伟人”。

可能有的人也会觉得,他的长相与历史人物孙中山真是有些相似。

被选中成为《平民大总统》《风雨二十年》中的“孙中山”一角。

2002年拍摄《走向共和》,算是让马少骅第一次出了名。

当时的导演张黎对剧组的每个演员都要求严格。

他让演员自己去找相关人员的历史资料,自己去揣摩,之后在一起探讨。

马少骅本就对角色有股子钻劲儿,更何况要再次演绎“孙中山”,他可不敢马虎。

遍查资料了解伟人的生平事迹,从中总结出这位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事风格。

从身形到神态,从动作到说话语气,尽最大可能的贴近人物原型。

电视剧上映,他的“孙中山”广受好评。

而在这个剧组,马少骅也将导演张黎的那句“一年只做一件事”记在心里。

做演员不能急,演戏更不能急。急了,心态就变了,戏就容易演砸。而且我也不赞同一次接多部剧,多剧交叉开拍。谁能保证自己每次进不同的组情绪都能完美转换?如果转不好,那不就砸了自己的付出,敷衍了观众?不分心,塑造好角色,这样也对得起自己。”

除了演绎孙中山这位历史伟人。

马少骅还有一个比较知名的角色——邓公。

在拍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时,为了刻画好这位划时代的大人物。

60岁的马少骅曾不见任何人,闭关揣摩整整一个月。

将“川味普通话”刻进骨子里,剧中大段的台词他毫无背诵的痕迹。

在电视剧拍摄的过程中,邓公的子女曾现身观看。

邓家人认为,银屏上的演员与自家老爷子外形是否相似是次要,关键是要精神气相似。

而邓家子女十分看好马少骅的演绎。

“这就是我们心中的老爷子!”

来自于角色家人的肯定,让马少骅对自己的塑造有了信心,也更加倾情的投入。

最终电视剧上映,他凭该剧将白玉兰奖“杰出贡献奖”捧回家门。

演员不是发财的路

将“大人物”演好,马少骅也不忘塑造令人难忘的身边“小人物”。

走进电视剧《搭错车》,和关晓彤饰演的“阿美”成为父女。

为了体现出哑巴这一人群的生活面貌。

他专门去到北京大宝化妆品公司,与那里的150多位聋哑员工亲身接触。

那段时间,他在完全沉默的环境中体会到了生命的重量。

也在一个个简单的手语和一个个不出声的笑容里,感受到了沟通的重要。

一点点看,一点点学,将聋哑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记在心里。

将他们对待生活的热情,对待家人的温情印在脑子里。

于是一部《搭错车》,令无数人流泪,一位无言坚守的父亲,让无数人敬佩。

每部戏都做足了准备,每个角色都用心去演绎。

为了拍摄《生存之民工》,马少骅走进工地,融进工地。

为了拍摄《外乡人》,马少骅行走街头,与各个地区来的人慢慢谈心……

“我喜欢拍戏,但有时候还挺害怕拍戏的。拍的时候不觉得,拍完我就特别累。劲儿一卸,我就好像大病过于一场,一定要休息一下,让脑子歇歇。歇过之后在起来拍下一部……”

用13年出道,用27年拿奖。

2021年的一部《觉醒年代》,终于让人们记住了这位优秀的影视演员的名字。

待在剧组整整7个月不离开一天。

马少骅这才换来站在台上眼含热泪地说出朴实但又真实的获奖感言的机会。

他说:“演员不是一条发财的途径,它是我极为喜爱的事业,毕生不懈的追求。”

他还说:“其实我们演员很不容易,塑造一个角色要把自己的身心都沉进去,要忘记所有,我才能化他为我,这个时间段很长很长。”

如果是流量明星来感慨“做演员不容易”,可能已经有人嗤之以鼻了。

但这话从67岁的马少骅口中传出,没人会觉得他在煽情,只会觉得他十分真实。

马少骅的演员之路,确实很不容易。

他早年不被发现,40多岁才迎来机会,年近60才在大众眼里混个脸熟。

67岁才拿到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专业表演奖。

而为了一直走这条路,他的整个家都压在妻子身上,他陪伴孩子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

对于妻子,马少骅始终是有愧的。

因为从走出大学校园,在演员的道路上追逐。

妻子李兰荣就毫无怨言地当起了马少骅的“贤内助”。

一边工作挣钱一边照顾家庭、照看孩子,家里的事不让丈夫多操一分心。

“我爱人对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放心去做,家里有我。”

常年在外奔波,有时候一连好几个月将剧组当做临时的家。

马少骅对儿子也满怀愧疚。

“我其实是个失职的父亲,我孩子从进幼儿园到小学毕业近9年,我陪在孩子身边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1年。好在孩子懂事,从不抱怨什么,这是他妈妈教得好……”

父与子彼此为荣

李兰荣经常在儿子马浩博面前夸马少骅。

说他是个对待工作有着极度热忱的人,也是个纯粹有恒心的人。

而每次有马少骅演绎的影视剧开播,李兰荣也会叮嘱儿子看一看。

等下次丈夫回来,再让丈夫讲一讲拍摄过程中的故事,以及作品背后的故事。

父子俩的关系在讲述中慢慢拉进,儿子也在这份讲述中增长了知识对父亲有了直观地认识——他非常敬业且乐业

马浩博其实在表演方面有着相当高的天赋,模仿与角色创造力很好。

最初马少骅与家里人都有意将孩子往表演的路上带。

只是小少年在进入初中后十分痴迷数理化,立志要当科学家。

完全尊重孩子的兴趣与意愿,马少骅和李兰荣给出十二分的支持,且时常激励。

从小优秀到大,如今的马浩博30多岁,早年完成哥伦比亚大学大数据研究生的课业后回国。

如今是我国重要的相关科研人员,属于年少有为的类型。

有位演员父亲,马浩博一直以父亲为荣。

在工作中也深受父亲敬业与乐业的影响,对待工作有股子热忱劲儿。

有位搞科研的儿子,马少骅一直以儿子为荣。

以身作则为其树立榜样,他也从儿子身上汲取到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兢兢业业拍戏,穿梭于各个剧组中,游刃有余地将每个人物演出血肉与骨皮。

67岁站上领奖台,67岁再送上一出《人世间》。

他是“郝冬梅”的父亲“郝省长”,到死不与亲家见上一面,看似极讲原则,不徇私枉法。

可以一个“蔡晓光”合约一个“盛长顺”的对比,就将他的“真面目”进行了揭露。

有时简单的几个表情、眼神的转化,有时几句停顿得当的话。

马少骅不动声色的将这个“灰色地带”里的“郝省长”演得老辣且分寸得当。

他的影视表现力被称为“犹如纪录片一般的演技”。

他饰演的角色,不求形似但求神似,而为了这个神似,他付出了绝大的努力。

还记得马少骅在某活动中对一个后辈说过的话:“如果当明星你是想挣大钱,那我劝你别在这一行长久的干,因为你很快就会被淘汰,到时候就不好看了!”

对演戏有底线,对职业有要求,对行业有期待。

如今68岁的马少骅依旧追梦,他用专注的态度、自身的努力,妻儿的支持成就自己。

也一直不忘初心,记得最初的“我想好好演戏”。

2023年,由王鹤棣、周也、叶祖新、王羽铮、胡连馨、俞灏明主演的《我们的西南联大》更名为《战火中的青春》,即将上映。

在这部剧中,除了一众朝气满满,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挥舞旗帜。

也有着马少骅、王劲松、王志飞、刘佩琦、程煜、马跃等正剧演员托底,为年轻后辈保驾护航。

马少骅这次饰演的角色我国有着“现代新儒家”的“冯友兰”先生。

你期待马少骅的新角色?

化身文人,你觉得他能将这位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演得出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