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生活 > 百态 > 正文

​世界最恶心的病之一蝇蛆病,高能预警,看完一阵阵反胃

2024-08-23 18:13 来源:网络 点击:

世界最恶心的病之一蝇蛆病,高能预警,看完一阵阵反胃

蝇蛆病是由双翅目昆虫的幼虫对人和脊椎动物活体的侵害。

有些种幼虫在动物体内只能生活一段时间,也有些种幼虫在动物体内完成其整个发育过程。

幼虫寄生时以宿主死的或活的组织、体液或消化的食物为食,这样入侵的影响可以是温和的甚至是无症状的,但也有给宿主造成中度到严重的危害,甚至是死亡的后果。

前方高能预警,本文中部分图片可能会引起不适,请谨慎观看!

前方高能预警,本文中部分图片可能会引起不适,请谨慎观看!

前方高能预警,本文中部分图片可能会引起不适,请谨慎观看!

专性寄生幼虫

这类双翅目昆虫的幼虫营完全的寄生生活,其中某些种幼虫都有特定的宿主和寄生部位。幼虫在脊椎动物体内生长发育已成为这些种幼虫生活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如寄生在各种哺乳动物鼻咽腔的狂蝇科蝇类幼虫,寄生在皮内和皮下组织的皮蝇科蝇类幼虫,寄生在消化道的胃蝇科蝇类幼虫;还有些种幼虫成为体外寄生虫,如异芒雀蝇、青原丽蝇等幼虫吸吮鸟类的血液。

另有些种幼虫对宿主和寄生的部位并无选择性,但它们必须在活组织内才能生长发育成为成熟的三龄幼虫,若将幼虫从宿主体上取出,移置于死组织内,则不能继续生长发育,如黑须污蝇和蛆症金蝇等幼虫。

如上图就是皮蝇,也就是人类蝇蛆病的罪魁祸首之一。

兼性寄生幼虫

这类双翅目昆虫的幼虫正常是营自由生活,发育在腐败的有机物质中,如尸体、腐烂的蔬菜、粪便和污水等处。

偶尔在某种条件下,有些种幼虫也可侵入人或动物的组织器官中,适应了寄生的生活方式。

有的幼虫在宿主体内可生活一段时间,也有的能在宿主体内完成整个发育过程。

属于这类型的如丽蝇科、麻蝇科和蝇科中的一些种类幼虫,以及毛嫌科、蛇科、窗蛇科、蚤蝇科、食蚜蝇科、鼓翅蝇科、酷蝇科和果蝇科等中的个别种类幼虫。

有些种死的或活的幼虫通过饮食被宿主咽下,被动地通过消化道,幼虫虽不能短期营寄生生活,但有时可致使宿主产生变态反应或肠功能紊乱,这类称伪寄生幼虫,在胃肠道蝇蛆病中的许多种类的幼虫是属于这类型。

在临床上,蝇蛆病常以幼虫寄生的部位而命名,如皮内和皮下蝇蛆病、创伤蝇蛆病、胃肠道蝇蛆病、眼蝇蛆病、鼻咽腔蝇蛆病、耳道蝇蛆病、泌尿生殖道蝇蛆病等等。

由皮蝇所致的人体皮肤蝇病在国内已报道190例以上,多为一龄幼虫,二龄幼虫少见,仅发现8例。在青海、甘肃、内蒙古、西藏、新疆、四川、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河北及北京等地均有病例报道,该病是牧区常见病。

感染皮蝇的临床表现有间歇、复地出现移动性疼痛、甸行疹和肿块。移行的部位可发生刺痛、钻痛、酸胀感和虫搔痒感。当幼虫从表皮向外顶时,使疼痛加剧。

少数患者可伴有低热、肌肉酸痛、头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神经痛、尊麻疹和淋巴管炎等症状。

个别患者可出现并发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胸膜炎、腹膜炎,嗜酸粒细胞达0.95;幼虫在腹膜上引起游走性腹痛;肢体麻木、感觉障碍、步态不稳、尿储留等神经症状;也有发生胸闷、烦躁不安、心律不齐和心率加快等;寄生在重要器官,则可引起相应的症状。

这是常见的人体蝇蛆病幼虫之一,在一般情况下,虫体排出数日后肿块消退留一小疤,全身症状亦逐渐好转。

幼虫在鼻腔内爬行时,其口钩和体棘可损伤鼻粘膜引起炎症,初为浆液性以后为脓性,有时带血。

幼虫发育成长体积增大时,使羊呈现呼吸困难,常打喷嚏,磨牙,食欲减退,眼睑水肿。个别的幼虫可进入颅腔,损伤脑膜或脑组织而引起神经症状,即所谓假性旋回症,严重者可死亡。

人体内的虫体可用针扩大表皮小孔,用手挤出。

伤口有感染时可用抗生素治疗,人体内的虫体目前尚无成熟的药物治疗经验。

做好个人防护,与野生动物接触时要着衣,戴帽子和手套等,洗头发洗脸,衣服也要经常清洗,以免沾污幼虫,减少幼虫侵入人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