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生活 > 生活 > 正文

​红色玻璃酒瓶(红色玻璃花瓶)

2024-03-31 10:03 来源:网络 点击:

红色玻璃酒瓶(红色玻璃花瓶)

红色玻璃酒瓶是一种优雅而精致的瓶子,通常用于存储葡萄酒和其他酒类。它的红色玻璃材质使酒瓶散发着诱人的色彩和光芒,同时增加了其美丽和高档感。典型的红色玻璃酒瓶是长颈瓶,底部比口部宽,使其稳定性更高。此外,在瓶口上通常有一个融合塞子,以保持酒的新鲜度。红色玻璃酒瓶使美酒更显珍贵,成为宴席及商务场合中的必备品。

这几天,董村镇岗孙村村民赵军杰格外发愁,“下单”割酒瓶的“顾客”上门时总想给他塞钱,要“有所表示”,有时候他不得不“到处躲藏”。

无奈之下,他打算制作一个牌子挂在门口:“割酒瓶,概不收费。”

从2020年开始,他就为大家免费将酒瓶加工成花盆、笔筒等物品,即使因为一场意外失去了一根手指,他也从未停止过这项爱心举动。

“虽然我只有9个指头,但是我会尽自己所能,保证为大家加工出好东西。”赵军杰说。

赵军杰家的仓库里收藏了上千个酒瓶。

他是一名“雕刻工”:义务帮大家加工酒瓶,忙到废寝忘食

“2019年的一天,和朋友一起吃饭时,我发现有的酒瓶特别好看,当废品处理特别可惜,就想着能不能‘变废为宝’。”赵军杰谈起自己加工酒瓶的初衷,回到家,他试着操作切割机和打磨机,“没想到,加工后的成品效果很不错。”

于是,赵军杰就开始收集各种款式的酒瓶。

最初他是为周围熟悉的朋友免费加工,谁知一传十,十传百,很多陌生人都联系他,要上门送酒瓶“定制成品”。

自此,酒瓶加工就一发不可收拾,赵军杰越干越上瘾,但他坚持着一贯的原则——免费制作。

“切割酒瓶也有窍门,要根据每一个酒瓶的形状,保留它最美的地方。”赵军杰打开了话匣子,“像郎酒系列的直接从‘腰’开始割,保留‘郎’字,瓶底钻个眼,种多肉植物合适得很。”

这类酒瓶多被切割成花盆。

切割后的玻璃瓶内的龙造型毫无损伤。

波浪花纹的玻璃酒瓶是赵军杰的得意之作。

加工一件普通的酒瓶,要先切割再打磨,最后用水清洗。循环操作,一件成品往往要花费3个小时,为此,赵军杰常常一开机器,就要忙到半夜。

对于失去了一根手指头的赵军杰来说,操作机器可是吃了不少苦头,指头被擦伤、划破早已是常事。

“如果大拇指能派上用场,切割酒瓶时手更稳,也会更容易操作。”赵军杰说,“没办法,我只能选择晚上没人登门的时候开机器。动作慢下来,心态静下来,操作才稳当。”

红色和绿色切割好的花盆是禹州的“顾客”闫先生定制的。

闫先生拿到花盆后格外满意:“割酒瓶特别费工夫,但赵师傅不收一分钱,人真实在。”

渐渐地,长葛有个老实人,不收一分钱就将废酒瓶制成各类器具的事传开了,赵军杰和他的“酒瓶”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经朋友推荐,赵军杰参加了一项雕刻师大赛,作品被评为“优秀奖”。

不仅许昌、新郑的人找他割酒瓶,还有广西、江苏的“粉丝”快递酒瓶给他,甚至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通过微信联系他,要“拜师学艺”,这让赵军杰颇为自豪,“现在我割出来的酒瓶少说也有3000个,能得到这么多人的肯定,我觉得辛苦点儿也值。”

湖南的一位大哥要向赵军杰学习割酒瓶。

他是一名爱心人士:经常默默帮助别人

割酒瓶费神费力,赵军杰为何不收费,其实义务帮大家加工酒瓶不是赵军杰一时的心血来潮,他平时就是一名热心公益的爱心人士。

2022年2月27日,一名74岁的老人从建安区蒋官池镇徒步走到了大周镇,迷失了方向。

作为市爱心传递协会董村分会会长的赵军杰接到爱心传递协会会长赵明远的电话,立刻与另一名会员赶到大周镇,在安抚老人后,联系民警,最终帮助走丢40个小时的老人顺利回到家。

而这只是赵军杰加入爱心传递协会以来的一次平常的助人行动。

每逢节假日,到大周镇双洎河湿地公园值班、维护秩序、捡拾垃圾已成了他的日常生活。

在2021年7月的抗洪救灾行动中,赵军杰和爱心协会的成员一起奔赴受灾的村庄救助村民。

为给受灾村民搬运爱心物资,赵军杰常常顾不上吃饭,饿的时候啃几口方便面对付过去就继续忙碌。

“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是赵军杰常挂在嘴边的话。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他其实也是一名需要帮助的人。

赵军杰的妻子因患病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去医院治疗。他家的经济并不算宽裕,平时全靠一家人省吃俭用,才顾得住给妻子治病的花费。但即使如此,他也从不吝惜自己的爱心。

有一些关系好的朋友曾劝他:“这么多人来找你,你一个人收10块,也能有不少钱了,日子不就轻松一点儿。”

对此,赵军杰总是摇头拒绝:“我自己有一块儿馍,就给别人掰半块儿吃。谁来找我搭把手,能帮就帮,谁来学手艺,就免费教。还是那句话,有事一起帮,有饭一起吃,我才无愧于心。”

全媒体记者/贺晶晶

校审/书方 美编/王锐 终审/赵凤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