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生活 > 杂谈 > 正文

​周希汉4个儿子,名字起得都有寓意,陈赓:再恰当不过了

2024-11-03 22:01 来源:网络 点击:

周希汉4个儿子,名字起得都有寓意,陈赓:再恰当不过了

抗日战争时期,脍炙人口的386旅崭露头角,这支部队以其杰出的战斗力而著称。386旅的领袖团队中,有三位杰出的军事领袖,他们分别是旅长陈赓、旅政委王新亭以及旅参谋长周希汉。

陈赓,即“瘸子”,虽然腿有些跛,但他以其出色的战略眼光和坚韧的意志,为386旅赢得了无数胜利,备受尊敬。

王新亭则是“瞎子”,他的双眼患有严重的近视,离开眼镜几乎无法看清,但他的决策智慧却如炬照亮了386旅的前进道路。

最引人注目的是旅参谋长周希汉,身材瘦长,看上去单薄得令人印象深刻。周希汉与陈赓的默契配合成就了386旅的辉煌。抗战胜利后,这支部队升格为第二野战军,周希汉继续率领其中的第13军,这支曾经的386旅老部队,一路南下,决心“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一路面临重重困难和险阻,但周希汉和陈赓坚韧不拔,一路南下,踏遍两广和云南。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出征前夕,周希汉的家庭又添丁,他迎来了第三个儿子。士兵们为这位新生儿取名时,决定将其命名为“周南征”,以祈愿他将带来好运,助力大军南征。陈赓司令员赞同了这个名字,深情地回顾了为孩子取名的历程。他还分享了其他领袖子女的命名故事,这些名字都承载着时代政治背景和深刻的历史寓意。

周希汉的长子被命名为周太安,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之年。他还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分别取名为周鄂和周晋,以表明他的湖北和山西血统。然而,可惜的是,这两个女儿夭折了。

在1950年,周希汉的第四个儿子在滇南出生,他以“周抗援”的名字出生,以纪念抗美援朝的伟大历史时刻。虽然周希汉未能参与朝鲜战争,但他为孩子取名,彰显了这一时代的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