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生活 > 杂谈 > 正文

​名言出自哪里: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

2024-12-19 18:25 来源:网络 点击:

名言出自哪里: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

我们曾经听过许多话,也曾为它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豁然开朗、荡魂摄魄,之后却也让它们如过眼云烟一般被淡忘。孤零零的一句话,影响力太小,难以在心中落地生根。因而要给它们寻些位置,就像给植物一个花盆、还有一些土壤和肥料,让鲜花在记忆中盛开,暗香流动。

今天种下的植物: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花盆名字:《墓碣文》——鲁迅

“中寒”是中医的一种病名。

“墓碣”是墓碑的别称。

《墓碣文》是鲁迅创作的一篇散文诗,写于五卅运动后不久。

五卅运动在1925年5月30日爆发,即五四运动的六年后。上海纱厂工人为反抗资本家的迫害和压榨进行罢工斗争,日本资本家用暴力手段血腥镇压,导致一名工人死亡,十余名工人受伤,反动政府助纣为虐。愤慨的学生和市民进行宣讲和抗议,却惨遭英日帝国主义的屠杀。帝国主义的种种恶行点燃了全国人民的怒火,在全国范围内发生罢工、罢课、罢市的反对帝国主义浪潮。

《墓碣文》是一首具有象征意义的散文诗,其主要内容如下:

主人公“我”梦见了一块墓碑,墓碑残缺荒芜,只有依稀可存的两句话。

第一句话:“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第二句话:一个游魂长出了毒牙,一寸一寸吃掉自己,最终自噬而死。

看完了墓碑上残存的字迹,“我”绕到墓碑之后。墓碑后有一具死尸,应该就是游魂的尸体。尸体胸膛破开,心脏部分被掏空。他的脸上是迷雾般的表情,没有快乐也没有痛苦。

绕回前方,墓碑上突然又显现剩下的句子。

第三句话:游魂想要知道自己心脏原本的味道,于是挖出自己的心准备吃掉,可是疼痛过于剧烈。

第四句话:挖出心脏的游魂等痛苦减缓后,把心脏吃下去,却发现这颗心已经过期变质了,他还是无法得知自己的本心。

第五句话:游魂问道,到底如何才能清楚自己的本心,如果回答不了,就赶紧离开!

“我”准备离开,墓碑后的尸体突然坐起,神秘地说道:当他风化为尘土时,就能看见微笑。

“我”慌张地跑掉,生怕游魂的尸体跟着“我”。

这是一篇充满内涵的散文诗,不难看出解开谜语的钥匙在游魂身上。那么游魂象征着什么呢?

显然,要从墓碑上的第一句话来解答: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在热情高歌之时,因环境的冷冽而中寒。

“于天上看见深渊”——在对天堂的追寻中看见地狱。

“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在现实的存在中看见虚无。

“于无所希望中得救”——在绝望之中解脱。

这就是游魂生前的经历。他曾经心潮澎湃地抒发自己的理想,却遭到了周围环境对他的误解和打击,他感到深深的孤独,因此中寒病倒。他曾经想要追求美好的事物,而孤独让他的思想产生了悲观消极的部分,比如深渊和虚无,这些黑暗的念头不断吞噬着他,让他失去了本心,在痛苦和绝望中饱受折磨,最终在死亡中找到解脱。

游魂是谁呢?如果墓碑是一面镜子,“我”站在这边,游魂就是镜子反面的“我”,也可以说是平行时空做出错误选择的“我”。游魂对孤独妥协了,孤独用温水煮青蛙的手段把他纯白光明的思想染得一片漆黑,他的本心也被笼罩在黑雾中无法看清。他感到后悔,自残般地挖心掏肝,却再也无法找回初心的本原。

“我”害怕游魂的经历在自己身上实现,所以赶紧离开,与消极思想隔绝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