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生活 > 杂谈 > 正文

​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绝,主治疫病和霜霉病的氰霜唑,你会用吗?

2025-03-25 03:46 来源:网络 点击:

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绝,主治疫病和霜霉病的氰霜唑,你会用吗?

01

有“超级保护剂”之称的氰霜唑,你了解吗

氰霜唑是日本农药企业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发研制的一种氰基咪唑类杀菌剂,能在较低的浓度下,阻止病菌游离孢子的发芽及游动、阻止表面孢子发芽及菌丝生长、抑制卵孢子形成的各个生育阶段

也就是说,氰霜唑在防治低等真菌卵菌纲所导致的疫病、霜霉病等病害时,施药后可抑制病菌形成的各个发育阶段,无论是前期预防,还是中后期治疗,都具有非常理想的应用效果。

这和霜脲氰、烯酰吗啉、甲霜灵、霜霉威等卵菌纲病害防治产品,只对病菌发育过程中部分阶段进行抑制相比(如霜脲氰只抑制孢子的萌发、烯酰吗啉破坏卵菌纲真菌细胞壁的形成、霜霉威主要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就具备了无法比拟的绝对优势。

氰霜唑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有效成分与植物病原菌细胞线粒体内膜的结合,阻碍膜内电子传递,干扰能量供应,从而起到杀灭病原真菌的作用。

加上氰霜唑有效成分稳定性较强,在植物表体存留时间可达15天左右,加上对病原菌各个生长阶段均能有效保护,因此,被业界称之为“超级保护剂”。

通过杀菌机理分析,虽然氰霜唑也具有不错的治疗效果,但还是偏向于保护杀菌。

因此,在日常应用时,用于预防病害发生,可采取单剂施药,用于已发病害治疗,可与内吸治疗型杀菌剂进行混用,如噁唑菌酮、霜脲氰、烯酰吗啉、嘧菌酯等

02

氰霜唑有哪些杀菌特点

①针对性强,专治卵菌纲病害

和广谱性杀菌剂相比,氰霜唑只对低等真菌卵菌纲病害有效,如由疫霉菌、腐霉菌和霜霉菌所引发的疫病、猝倒病及霜霉病等。

正所谓“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绝”,氰霜唑的专业性和专一性,看起来是个缺陷,其实也是它的优势所在。

②用量低,对作物安全

氰霜唑在较低浓度下,即可达到较好的杀菌效果,由于施药后有效成分不易分解,超长的保护时间,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使用次数。

以20%氰霜唑悬浮剂举例,在防治黄瓜霜霉病时,每亩只需30-40毫升,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连续施药2-3次。

在超剂量使用时,对作物不会产生药害现象,用于防治辣椒苗床猝倒病,在正常剂量下,也不会产生药害。

除此之外,氰霜唑对环境友好,对鱼类和蜜蜂毒性较低,在瓜果蔬菜上残留量低,完全符合当代绿色用药理念。

③作用机理新颖,耐雨水冲刷

氰霜唑和防治卵菌纲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和其他不同机理杀菌剂也不存在交互抗性, 对霜脲氰、烯酰吗啉及霜霉威等传统杀菌剂产生抗性的作物,可用氰霜唑单剂或混配使用,往往能获得比较理想的防病治病效果。

除此之外,氰霜唑耐雨水冲刷能力较强,施药后1小时后遇雨不需重喷。

03

氰霜唑该怎么用

氰霜唑作为一种极具市场潜力的杀菌剂,如今已经在我国农业农村部取得142个登记证件,其中单剂57个(含原药12个),混配剂85个。

登记剂型以悬浮剂、水分散颗粒剂及可湿性粉剂为主;登记防治对象主要有霜霉病、疫病、晚疫病、大白菜根肿病等。

比较优秀的混配剂主要有:噁唑菌酮+氰霜唑、烯酰吗啉+氰霜唑、吡唑醚菌酯+氰霜唑、嘧菌酯+氰霜唑、霜脲氰+氰霜唑、氟吡菌胺+氰霜唑、氟啶胺+氰霜唑等。

可广泛用于辣椒、西瓜、黄瓜、葡萄、马铃薯、西红柿等瓜果蔬菜防治低等真菌危害。

氰霜唑应用注意事项:

无论是防治霜霉病还是疫病,一定要在未发病或发病初期进行施药,保护性用药可采取单剂或与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混用。

用于治疗已经发病的作物,建议和烯酰吗啉、氟啶胺、霜脲氰等治疗性杀菌剂混用。

氰霜唑的内吸性能较差,在施药时,一定要均匀喷雾,尤其是病株,要仔细施药不遗漏,包括叶片背面。

为延缓抗性产生,不建议在同一作物上连续使用氰霜唑(生长期内不超过3次),在施药时,建议和不同机理的杀菌剂进行混用。

总结

佰秀农业认为,氰霜唑虽好,但当前市场应用并不广泛,市场定位依然以中高端为主。

当前,氰霜唑折百原药价格依然保持在60万/吨以上,以10%制剂含量×亩用药量(50毫升),亩用药成本将超过20元。

所以,氰霜唑未来的市场普及程度,主要受原药价格制约,一旦价格降至30万/吨以下,氰霜唑的性价比,也就凸显出来了。

#春耕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