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生活 > 百态 > 正文

​曹魏五子良将、蜀汉五虎将、东吴十二虎臣,三方谁的实力最强?

2024-08-18 03:47 来源:网络 点击:

曹魏五子良将、蜀汉五虎将、东吴十二虎臣,三方谁的实力最强?

提起三国时代,可谓是谋臣如雨,猛将如云,魏蜀吴三国的势力均有出类拔萃的人物,此次从武将群体中,以各自的战绩做一次介绍,比对一下各方武将的能力究竟如何。

曹魏五子良将

五子良将主要指代的是曹魏政权五个功勋卓著,能力超群的统兵将军,按照《三国志》魏书卷十七的记载来看,他们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以及徐晃

张辽

首先来看张辽,作为五子良将之首,张辽的知名度可谓是曹魏武将中绝无仅有的一位,从他的战绩来看,张辽最早跟随吕布,击败过曹操和刘备大军,归顺曹操之后,平定了煽动的昌豨,此后远赴黎阳征讨袁尚袁谭。

而张辽最出名的功绩当属阵斩匈奴单于踏顿,合肥逍遥津一战,八百人击溃孙权十万人,同时在身体抱病之际,依旧能够击溃东吴吕范。

因此从功勋和勇猛程度上来讲,张辽的能力排在五子良将之首毋庸置疑。

乐进

提起乐进可能多数人不甚了解,这位将军最为人称道的是不惧生死,无论是官渡之战擒杀淳于琼,还是在南皮冲锋击溃袁谭,乐进的胆识和勇敢程度都是曹营之中极为少见的,作为早期跟随曹操征战四方的武将,乐进排在第二也实至名归。

于禁

提起于禁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水淹七军”,“投降关羽”等字眼,虽然樊城一战于禁被俘,但是这并不代表于禁是一个毫无谋略之人。

在张绣反叛曹操之际,于禁临危不乱,整顿军队,成了曹军溃败之际,唯一一个不受影响的部队。

而且在征讨袁绍的时候,上万名袁兵猛冲曹军阵地,于禁率领两千人坚守不动,在延津成功抵御住了袁绍的进攻。

由于于禁为人刚正,因此曹操还专门给他开放了“假节钺”的特权,因此并不能因为一场战争就否定了于禁的功绩。

张郃

张郃可能五子良将中跟乐进一样知名度不算高的武将,在《三国演义》中张郃在后期才开始大放异彩,但是《三国志》里,张郃的前期表现也非常亮眼。

在归顺了曹操之后,张郃先后跟随张辽和夏侯渊,击败了东莱的叛乱和马超韩遂,在汉中更是抵抗住了来自刘备的进攻。

曹丕继位之后,张郃带兵击溃了马谡,夺下了街亭,可以说张郃是曹魏政权中后期不可多得的武将柱石。

徐晃

关于徐晃的事迹在《三国志》的记载中是最多的,北拒乌桓,南讨荆州,徐晃几乎跟随曹操经历了每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甚至在阳平跟夏侯渊击溃了刘备,面对关羽也毫不畏惧,亲自带兵冲锋。

关于徐晃,曹操感叹他“有周亚夫之风”。

蜀汉五虎上将

介绍完了曹魏五子良将,接下来就是我们最为熟知的五虎上将了,不过这五位的事迹跟小说《三国演义》之中的描述还是有较大差距的,还是按照《三国志》的排行来介绍,他们分别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

关羽

作为蜀汉武将排名第一的人物,关羽的事迹可谓是无人不知,但这也是《三国演义》的渲染,在《三国志》里面,关羽的表现仍有出入。

前期的情节跟《三国演义》大致相当,但是投降曹操这一节,在正史中则是被曹操活捉,而随后的“过五关斩六将”,则完全是小说杜撰的。

但即便如此,“刮骨疗毒”、“水淹七军”等事迹还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在历史上,关羽是死在了临沮,并没有被孙权活捉,而是在对战冲杀中跟儿子关平被斩杀。

可能历史上的关羽并没有像小说中那么神武,但是并不影响他威震华夏的功勋。

张飞

在历史上,“张飞长坂坡吓退百万曹兵”的事迹是确实发生过的,而张飞“义释严颜”等行为也都有据可查,所以总体来看张飞并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莽夫。

不过鞭挞士卒这一行为也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上张飞也的确死于张达范强之手,总体来看关张二人的事迹不管是小说还是正史,都是大体吻合的。

马超

不过作为西凉猛将的马超,在正史中却是一个截然相反的形象,历史上马超的父亲马腾受曹操的邀请入朝为官,而马超却公然跟父亲决裂,选择返回西凉,对抗曹操。

此后马超带领韩遂共10万大军征讨曹操,曹操迫不得已杀死了马腾,因此历史上的马超并非像演义里的形象一样,是为了报父仇而跟曹操开战的。

而且此后的马超在投奔刘备之后,并没有得到重用,只是代蜀汉政权安抚边境少数民族,因此作为千古传诵的名将,马超实际上并没有太多亮眼的表现。

黄忠

身为五虎将之中存在感较低的一个,黄忠在正史中的篇幅也非常少,总体来说黄忠最大的功绩就是在定军山斩杀了夏侯渊,作为曹魏西部军队的统帅,夏侯渊之死震动了整个曹魏政权,而黄忠也因此一战成名。

赵云

接下来就是大家最为期待的赵云了,很遗憾,赵云的叙述篇幅不比黄忠多多少,这是因为赵云在历史上真的没有那么有实力。

纵观《三国志》的叙述,赵云最出彩的功绩就是在长坂坡保护了刘禅和甘夫人出逃,而且也没有七进七出,斩将夺剑的情节。

甚至被誉为常胜将军的赵云,在书里本就不多的叙述中,还有一场败仗,建兴二年,赵云在箕谷被曹真击败,回营之后就被贬成了镇军将军。

因此赵云之所以威名赫赫,完全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其进行了美化。

东吴十二虎臣

最后就是要说一下东吴十二虎臣了,不同于之前的曹魏和蜀汉上将,东吴的将领在大众概念中并没有太多的知名度和出彩的表现,甚至为了盘点这十二个人,几乎算上了东吴所有名气还算大的武将,按照《三国志》的排名,他们分别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和丁奉。

程普

早期跟随孙坚闯天下的东吴老臣,经历了孙坚、孙策和孙权三代君主,最主要的功绩是救出了身陷重围的孙策,此后在赤壁之战中帮助清剿曹魏残兵。

黄盖

跟程普一样,黄盖也是最早一批的老将,其最主要的功勋就是给周瑜献上了“火攻”的计策,这一情节在《三国演义》中被按在了周瑜和诸葛亮身上,实际上是黄盖的计策。

而且最为人熟知的苦肉计也并没有实行,只是小说之中杜撰的情节罢了,因此黄盖终其一生的重大贡献就是这一条计策。

韩当

此人也是追随孙坚起家的将领,纵观其一生,主要的战绩是帮助吕蒙偷袭南郡,并且在刘备征讨孙吴的时候,跟陆逊等人埋伏坑害刘备大军。

值得一提的是,韩当的独子韩综在此后还带着人投降了魏国,并且反过来骚扰东吴边境的百姓。

蒋钦

蒋钦最大的功绩是平定了江东大大小小的一些山贼,在张辽八百人击溃东吴十万大军的时候,蒋钦率众拼死保护了孙权,在偷袭关羽的路上病逝。

周泰

大家对周泰最大的印象是身上连中十二处创伤仍能够安然回营,这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发生过的,此后周泰在濡须口等地设防对抗曹操,没有取得其他战果,此后在黄武年间去世。

陈武

陈武18岁就跟着孙策征讨天下,多有平定当地山贼的功勋,在合肥之战中被杀。

董袭

通过斩杀山贼头目获得官爵,此后曾跟随步骘等人讨伐鄱阳湖的水贼,并且在征讨刘表的时候,成功击溃黄祖,在濡须口的水战中落水淹死。

甘宁

甘宁的名号在整个三国历史中都是非常响亮的,海盗出身的他作战英勇,在赤壁之战中击败过曹操,此后面对曹操数万大军,甘宁裹甲衔枚,率领上百兵卒,冲杀曹军大营,并且能够安然回营。

凌统

凌统在15岁的时候就坐上了别部司马的位置,从小跟着孙权征讨境内的贼人,在征讨江夏和赤壁之战的时候多有功勋。

合肥之战孙权面对张辽的进犯,差点被张辽生擒,正是由于凌统的奋力死战才得以脱险。

徐盛

徐盛是东吴少有的大将之材,曾经靠着200人抵抗住了刘表数千人的进攻,在横江之战中,徐盛带兵迎风而上,从江上一直杀到了岸上。

此后徐盛更是带兵击退了曹休的进犯。

潘璋

对于潘璋大家最熟悉的当属他擒杀了关羽,当时潘璋跟朱然截断了关羽的退路,才得以将关羽父子斩杀。

而在之前的合肥之战中,潘璋通过斩杀东吴士兵来阻止败退,而得到了孙权的赏识。

不过这个人品质恶劣,遇到颇有家财的人就将其杀死,所有钱财据为己有,这样的人都能位列江东十二虎臣之列,看来东吴缺乏将才的程度不亚于蜀汉。

丁奉

作为最后一个东吴虎将,丁奉的确有相当大的功绩,曾经丁奉在大雪之中率领奇兵突袭曹魏大营,一战成名。

此后更是带兵北上,阻拦曹魏的士兵进攻,当时丁奉已经年过七十,仍身先士卒奋力冲杀,颇有大将风范。

而且在东吴孙綝把持朝政的时候,也是丁奉设计除掉了孙綝,避免了东吴被权臣把持的危机。

自此曹魏五子良将、蜀汉五虎上将和东吴十二虎臣已经介绍完毕,总体来看,曹魏的将领更具备统兵指挥的才能,而蜀汉的将军也有独当一面的风范,至于东吴的将领,剿灭山贼还是颇有余力的。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