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生活 > 百态 > 正文

​包瑞德忆赫尔利访延安:像条中毒的小狗,发了一声印第安人的长啸

2024-08-22 01:17 来源:网络 点击:

包瑞德忆赫尔利访延安:像条中毒的小狗,发了一声印第安人的长啸

老覃在前年写过《1979年,邓小平突然收到了毛主席写给他的信,送信人的故事很励志》一文,文中提到了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及其第一任夫人海伦·福斯特先后到保安和延安访问的经过。

本文特别补充一下,毛主席在接受斯诺访问时,曾就斯诺提出的“苏维埃政府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总政策”问题明确给出了自己的判断——“日本的侵略不仅威胁中国,而且也威胁世界和平,尤其是太平洋的和平”。据此,他强调太平洋地区所有国家应该面对日本的侵略问题,倡议“组成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并特别声明欢迎美英两国加入共同战线。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前期保持孤立主义,大发战争财,一跃而成经济大国。

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期,美国也抱定了孤立主义的主张,打算收取渔翁之利。

然而,太平洋战争爆发,珍珠港被袭,美国人坐不住了。

中共的反应也很快,在第一时间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表达了愿与英美合作作战的意愿,呼吁“建立太平洋一切抗日民族的统一战线”。

当然了,在1937年,中共向美英等国释放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信号时,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解中国抗战局势,也早早地派遣军事情报人员深入中共领导的根据地考察了。

曾担任罗斯福总统卫队长的美国军事情报人员卡尔逊(Evans Fordyce Carlson),就在1937年12月10日至1938年2月28日这段时间对八路军进行过深入的考察,认为八路军是一支充满朝气和富有战斗力的新型军队,建议美国军方直接与中共接触。

美国在全面抗战后期,对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党政府深感失望,为了利用中共军队对日作战,同时也包含了考察中国战后政治势力的长远目的,罗斯福于1944年6月委派副总统华莱士(Henry Wallace)赴华访问,并组建美军观察组奔赴延安考察。

时任美国驻华使馆武官的包瑞德(David Dean Barrett)上校被华莱士指定为美军观察组组长,率领第一批观察组成员于1944年7月22日抵达延安。

老覃在上个月写的《西路军渡河后,苏联的援助为何没有了?毛主席他们的处境有多难?》一文,文中讲到,苏联为了让中国在其东面拖住日军,与蒋介石政府签订了友好同盟条约。

为此,毛主席对斯大林很有看法。

即美军观察组的到来,让他有了和美国合作的兴趣,希望能通过美军观察组建立与美方的军事联系和外交关系,获得军事援助。

因此 ,他对包瑞德一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9月30日,包瑞德经过两个月的观察和信息收集,向美国政府提供了关于中共军队战斗力的评估报告,认为“中共士兵士气高昂”,其所迫切需要的是弹药、步枪、轻重机枪、驮载炮、信号装备和爆破器材。

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的全面溃败,罗斯福等人已经看衰老蒋,曾先后5次致电老蒋,以援华物资要挟,要他把军队指挥交给史迪威指挥。

包瑞德评估报告发回到国内,高层都看好中共。

但是老蒋一生赖以安身立命的东西就是军队指挥权,他无视罗斯福的要挟,摆烂,有驱逐史迪威之意。

敌人还没有消灭,罗斯福不愿失去老蒋这个盟友,同时又想撮合国共一起对付日本,他连走了两步棋:一、召回史迪威召,以魏德迈取而代之;二、派特使赫尔利飞抵延安,促成国共和解。

帕特里克·杰伊·赫尔利(Patrick Jay Hurley)是印第安人,1883年出生于俄克拉荷马州乔克陶印第安人居留地,1905年毕业于浸礼会印第安学院,身上有浓浓的印第安人的特色。

赫尔利飞抵延安的时间是1944年11月7日,包瑞德当时还在延安,他后来在回忆录中活灵活现地追忆了当时的情景:“他穿的是我历来所见剪裁最漂亮的制服,胸前佩着的绶带在我看来足以代表美国参加过的每一场战争……挺直他的高昂的身躯,像中毒的小狗一般鼓足气,发出一声印第安人的长啸。”

他随后写:“毛和周看见这位贵宾的怪异行为后的脸上表情是我毕生难忘的。”

毛主席和赫尔利在1944年11月8日上午举行了第一次会谈。

赫尔利尽量摆出一副大公无私、不偏不倚的中立面目,反复强调美国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只愿竭尽全力最终击败日本。

他递给了毛主席一份声明,说蒋委员长愿意根据声明上的条件和贵党达成协议。

声明共有五个要点:1、国共携手合作,击败日本,重建中国;2、中共军队接受国民政府及其国民军事委员会的管理;3、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共建政府;4、中国只有一个国民政府与一支军队,共军所有官兵接受国民政府改编;5、国民政府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

毛主席一看便摇头,说:“这5点意见不是蒋某人列出来,蒋某人应该也没有看过,您确定他会愿意根据这些条件和我们合作?”

赫尔利尴尬地笑了,他挠了挠头皮,坦承说:“这是我们大家参加起草的,而且,这些条件并非不能讨价还价,你也可以提你们的条件,我回去跟蒋委员长磋商。”

当天下午,毛主席与赫尔利举行第二次会谈。

赫尔利再次强高他此来的就是代表美国政府真心诚意促进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绝不干涉中国的内政。

赫尔利为了引诱毛主席达成上午提出的5点声明,信誓旦旦地说:“蒋委员长答应在全中国军队的最高管制机构国民军事委员会中让你们占有一个席位,这是他有意和你们达成协议的明证。”

毛主席仰天大笑,说:“加入国民军事委员会对我们来说,是毫无意义的。”

赫尔利严肃地说:“它至少让你们的一只脚踏进了门。”

毛主席嘲讽他说:“如果双手给人绑在背后,一只脚踏进门户也只能是任人摆布。”

赫尔利一摆大手,说:“你们在国民军事委员会占有一席,就能了解所有重要的军事计划和行动,怎么能说是毫无意义,怎么能说是任人摆布?”

毛主席也严肃地回答说:“李济深、冯玉祥也在国民军事委员会占有一席,但他们对军事行动根本就毫不知情。而且,整个委员会好久没开过会了。”

赫尔利于是重提上午说过的话,说:“主席,既然你认为蒋委员长邀请你参加联合政府的条件不公平,那么你在什么条件下才愿意参加呢?你提你们的条件,我回去跟蒋委员长磋商。”

毛主席沉默了一会儿,说:“这个问题,容许我在党内开会讨论。在不破坏抗日根据地军队与不放弃民主原则的前提之下,我们愿意与国民党谈判以解决分歧。”

11月9日上午,毛主席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的第三次会议,讨论了赫尔利谈话的问题,拟定出答复意见。

11月9日下午,毛主席与赫尔利举行第三次会谈。

他把修改充实后的5点建议递交给赫尔利,主要是补充了第2点和第4点,要求把现在的国民政府应改组为由所有抗日党派和无党派代表的联合政府,军事委员会应改组为由所有抗日军队代表所组成的联合军事委员会,所有抗日军队为新改组的联合政府及其军事委员会所承认。

赫尔利字斟句酌地念完了这些条件,非常爽快地说:“你们的建议和补充是完全合理的,但我以为它们还不足够。如果您不反对的话,我想要加以详细研究,并且在明天上午对之进行扩大补充其范围。”

毛主席听了,对赫尔利的爽快感到有些难以置信。

11月10日上午,毛主席与赫尔利举行第四次会谈。

赫尔利果然大大地扩大和补充了之前的5点建议。

毛主席和参加谈判的中共代表都非常高兴。

包瑞德在回忆录中记:“经过修改的条件在11月10日上午递交中共领袖后,余下的会谈好像联谊宴会,在座者皆大欢喜。”

赫尔利回到重庆,蒋介石对他带回来的5条协议不置可否,提笔列出了一个3点反建议草案,要求共产党将所有的军队改编为国军,交给他指挥。

费正清教授曾风趣地批价赫尔利,说他“爱好浮夸,头脑简单,是一个较早出世的里根式人物”。

事实也是如此。

蒋介石在举手投足之间就把赫尔利给拿下了。

赫尔利晕晕乎乎地转到了蒋介石这一边,支持蒋介石,派巴雷特上校带着蒋介石的3点草案,前往延安与毛主席协商。

毛主席对赫尔利这个墙头草的表现哭笑不得,正告巴雷特说:“你们爱撑蒋介石的腰就撑,中国绝不是蒋介石的。中国是中国人民的。总有一天你们会撑不下去!”

赫尔利为逼迫中共就范,下令美国所有驻华机构中止与共产党商谈军事合作问题。

然而,他弄巧成拙,中共并没有就范,而美国与中共交往的通道却就此长久地关闭了。

则中美交恶数十年,始自于赫尔利。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