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生活 > 杂谈 > 正文

​湖北省黄石市下辖各区(县、市)简介及地图分享

2024-12-02 04:39 来源:网络 点击:

湖北省黄石市下辖各区(县、市)简介及地图分享

黄石,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距省会武汉70公里。于1950年8月建市,是继武汉市之后,湖北省成立的第一个地级城市,是鄂东南地区的水陆交通枢纽,湖北省有重要影响的区域性经济中心,也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之一。2017年3月《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黄石定位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现辖大冶市、阳新县、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四个城区及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个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总面积4583平方公里,总人口280万。

以下为湖北省黄石市以及下辖各区(县、市)最新版地图,欢迎各位有需要的朋友浏览、下载、交流。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谢谢!

黄石市在湖北省位置示意图

黄石工业文明厚重,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有着“青铜故里”、“钢铁摇篮”、“水泥故乡”、“服装新城”、“劲酒之都”之美誉。黄石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重要功能节点城市,在湖北省城镇化战略格局中的地位仅次于武汉市,黄石体育群众基础一直在湖北省处于领先地位。黄石因水而生、因港灵动,有长江黄金水道70公里岸线,是长江中游少有的深水良港。因其交通区位好、产业基础强、发展空间大、人力保障足、要素成本低、市场辐射广、文化底蕴深等优势,成为客商投资的黄金之地。

大冶地处鄂东南,长江中游南岸,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美誉,有着3000多年的采冶史,1000多年的建县史。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建县,取“大兴炉冶”之意,定名为“大冶”。1994年大冶撤县建市,先后被列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湖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全市国土面积1566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4个城区街道办事处、1个国家级高新区和1个国有农场,总人口96万。

大冶是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3000多年前,华夏先民在大冶采矿炼铜,创造了辉耀千古的青铜文明。境内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被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和“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获评“持续开采时间最长的古铜矿”基尼斯记录。

大冶是近代民族钢铁工业摇篮,晚清时期,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大冶境内开办大冶铁矿,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跨区域钢铁煤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拉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序幕。大冶是中国保健酒之乡,全国知名企业——劲牌公司坐落于黄石大冶湖高新区内,是大冶的一家本土企业,现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保健酒的领军企业。大冶是中国古建之乡,大冶古建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中国历史博物馆、人民大会堂等知名建筑工程建设都有大冶能工巧匠的参与,园林古建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2013年3月,被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授予“中国古建之乡”。

黄石港区是黄石市的中心城区,东临长江,西依磁湖,南接西塞,北与鄂州毗邻,面积5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万。

黄石港是全域临空新城,是黄石市东大门,地处武鄂黄黄都市圈的中心节点,位于光谷科创大走廊东端。黄石港是鄂东消费中心,是黄石市商贸中心。黄石港是山水园林城区,依山傍水、襟江带湖,浩浩长江穿境而过,磁湖、青山湖、青港湖相映成趣,大众山、凤凰山、盘龙山遥相辉应,磁湖风景区、大众山省级森林公园、华新省级文化遗址公园、朝阳阁、小红楼等自然人文景观点缀其间,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如苏氏二兄弟在这里留下了千古绝篇。

铁山区成立于1979年,素有“千年铁镇”“江南聚宝盆”等美誉;2019年4月,黄石开发区与铁山区实施一体化发展改革,现辖6个镇街,470平方公里,23万人,是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国家级创业中心、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全国第三大PCB生产基地。

西塞山区位于黄荆山东北麓,地处东经115°12′—115°06′,北纬30°08′—30°12′,东起河口镇牯牛洲,与阳新县韦源口镇交界,西止白塔岩,与下陆区和团城山开发区为邻,南依黄荆山,与大冶市汪仁镇相连,北与黄冈市的浠水县、蕲春县隔江相望,西北与黄石港接壤。辖区全境东西长22.9公里,南北宽9.945公里,总面积112.47平方公里,人口23.5万人,是黄石最大的中心城区之一,因唐朝诗人张志和《渔歌子》中的“西塞山前白鹭飞”而得名。

黄石地处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地带,在武汉城市圈中扼守鄂东、皖西、赣北的战略门户,承东启西、贯南通北,拥有“公、铁、水、空”综合交通网络。

西塞山区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中国近代最早的钢铁和水泥企业在这里诞生,钢铁摇篮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孕育了中国重要特殊钢基地—冶钢集团。水泥故里华记水泥厂孕育了远东第一的华新集团。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鄂东南地区大革命运动发祥地,西塞山区工业旅游与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汉冶萍公司遗址(毛泽东同志曾在1953年、1958年两次亲临视察。)、源华煤矿(近代工业和大革命活动的重要遗址、贺龙军部旧址)等一大批近代遗存,打造工业旅游示范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下陆区地处黄石市中心腹地,东接黄石港区、西塞山区,西连铁山区,南邻大冶市,北毗鄂州市汀祖镇,是全市政治、金融、文化、信息中心和重要交通枢纽。全区东西长约13.5公里,南北宽约5.09公里,跨北纬30°09′-30°13′,东经114°56′-115°03′。辖区划面积68平方公里,总人口21.5万。

下陆古为荆楚之域,秦、汉属南郡,北魏乃西陵县郊,唐属鄂州武昌,宋、元、明、清代为大冶县之东乡、北乡,后称永丰乡、四会乡,民国时期为大冶县的申五乡、长乐乡,建国初始为大冶工矿特区之属乡,继而改称为黄石市第二区,以后称黄石市郊区及下陆区等。下陆之名,始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唐相陆贽之弟陆迥宗伯高,任磁州刺吏,七十致仕,逐置业于兴国路,定居于大冶。”其子孙繁衍,遍居东方山西南麓,故俗有“东方山下一片绿(陆)”之称。下陆之名由此而产生。

下陆区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金矿、铁矿、煤矿、铅锌矿、硫铁矿、白云石矿、花岗石矿、石膏矿、粘土矿、天青石矿等11种。其中,天青石矿储量居全国第二位,极具开发价值。

下陆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被誉为“三楚第一山”的东方山,坐落在城区西北角,因西汉大学士东方朔曾寓居于此而得名,以佛事盛而闻名。山中古木参天,气候宜人,风景优美,“东方揽胜”、“灵泉卓锡”、“铁牛懒卧”等“古八景”风韵依旧,更有古刹弘化禅寺香火绵延千年,薪传不息。

阳新县地处鄂东南,与江西接壤,素有“荆楚门户”之称。县域面积2780平方公里,辖22个镇场区,全县户籍人口111.79万人,常住人口90.16万人。

阳新历史悠久,人文璀璨。建县始于西汉,古称雉城,迄今有2200多年历史。历代俊杰辈出,晋有名士孟嘉,宋有文学家王质,明有“后七子”之一吴国伦,清有太平天国状元刘继盛,民国有辛亥革命元勋曹亚伯等。近代,彭德怀、王震、何长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均在此生活、战斗过,诞生了王平、伍修权等20多位共和国将军,20余万革命先烈献身解放事业,“小小阳新,万众一心,要粮有粮,要兵有兵”的革命气势威震湘鄂赣,是全国著名的“烈士县”。民间文化异彩纷呈,极具楚风遗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新采茶戏、布贴画享誉一方。

阳新钟灵毓秀,风景秀丽。 境内山峦起伏、河湖纵横,森林覆盖率近40%,自古以“稼穑殷盛、物阜民丰”著称,是中国油茶之乡、全省产粮大县、林业大县和水产大县。既有苏东坡、岳飞、甘宁、海瑞等历史名人遗迹,保存有鄂东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清时期传统村落、古牌坊等60多处,还有国家级湿地公园莲花湖、荆楚第一奇湖仙岛湖、省级湿地保护区网湖、省级森林公园七峰山和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