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生活 > 杂谈 > 正文

​鲁瑞:成就了中国一代文豪鲁迅,却因为包办儿子婚姻后悔终身

2024-12-10 19:55 来源:网络 点击:

鲁瑞:成就了中国一代文豪鲁迅,却因为包办儿子婚姻后悔终身

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周氏三杰”,其中就是被称为“中华民族之魂”的鲁迅三兄弟。

老大周树人(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思想对整个社会的进步一直都有着深远的的影响。老二周作人,鲁迅的二弟,日本留学后回国在北京大学任教授,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翻译家。老三周建人,鲁迅的三弟,建国后是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担任浙江省长,是现代著名的社会活动学家、生物学家,并且是鲁迅思想的研究专家。鲁迅三兄弟之所以如此杰出优秀,都离不开母亲鲁瑞的教导和培养,可是谁又能想到鲁瑞从没进过学堂呢?

01.

1858年,浙江绍兴乡下的安桥头村,鲁迅的母亲鲁瑞出生了。

鲁瑞的祖上是一个富足的官宦之家,从小家规很严,在那个年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思想深深在鲁瑞身上烙印。

被裹足并且不准进学堂,女子能够挑花秀朵女工做得好就行,可是鲁瑞却无比渴望读书识字。

父亲请了先生给弟弟上课,她就躲在一边当起了旁听生,她从小记忆力就超好,听到的都能在心里默默记下,这一年下来,字认识不少,读书兴致也越来越高。

结果被父亲发现她偷着听课读书,将她狠狠训斥一顿:“一个女孩子家读书认字能做什么?”并且下令家里的佣人看着鲁瑞,再也不许她靠近学堂听课读书。

在这样的书香门第,如果想看书还是很容易的,就怕不识字。于是鲁瑞就自己找书看,不认识的字就瞒着父亲向别人请教,这也让她的学识渐长,从各类书籍里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人生也有很多感悟。

四书五经读完之后,居然开始看《三国演义》《西游记》这些新潮的书籍,让她的思想也与时俱进。

一转眼,鲁瑞就成了待嫁的姑娘,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给了本地门当户对的周家秀才出身的周伯宜。

鲁迅是在长子,经常负责给母亲找书,看完了就会告诉儿子:

“老大,我又没有书看了,你再去帮我找书给我看。”

帮鲁瑞找书看,一定要找正版的,因为鲁瑞的记忆力特别好,只要她曾经看过的书她都能记住,如果仅仅改头换面过来的,鲁瑞一看就知道,她会告诉鲁迅这书在哪里看过,这也让鲁迅增长了不少书的来源信息。

鲁迅的祖父,在晚清时期也是博学多才的学者,可是儿子却天资普通,让他很是失望着急。

鲁迅的父亲考场总是失利,每次都是以失败告终,这让他的父亲非常着急,由于急于求成,爱子心切,他就贿赂主考官,结果东窗事发,56岁的周介孚被朝廷关进大牢8年,家里人花光银子去朝廷托人打点,也没有改变结局。

本来就没有主见的周伯宜更是慌了神,在极度焦虑担心中,卧病倒床。

看到家庭衰败自己又无力承担,周伯宜就自暴自弃,不但喝酒吸鸦片,还经常无辜打骂妻子,让鲁瑞非常痛苦无奈。

后来又得了痨病,鲁瑞只好变卖家产为丈夫治病,却也无力回天。

1896年冬天,鲁迅的父亲病逝,年仅36岁,这一年鲁瑞38岁。

公公被关进大牢,丈夫病逝,让鲁瑞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丈夫去世后的第二年,6岁的小儿子和唯一的女儿都意外的离开了人世。

没有时间去悲痛,没有时间去怨天尤人,唯有选择坚强才是唯一的出路。

因为还有三个儿子在等着鲁瑞抚养。

02.

经历了家庭变故,丧夫丧子之痛,鲁瑞没有被这些磨难摧毁,她明白三个儿子的未来都在她的抉择中,她要以周家“大家长”的身份来扛起家庭的责任和重担。

正是因为自己没有读过书,因此对知识更加渴望,也知道唯有将三个儿子培养成才,才是真正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周国平说:

“母性是天性中最坚韧的力量,这种力量一旦被唤醒,世上就没有她承受不了的苦难。”

不得以的情况下,拿出了陪嫁的嫁妆变卖了,用这仅有的8元钱让鲁迅去日本求学,这是鲁瑞的大智慧,如果鲁瑞不是因为有如此高远的眼光,中国的文坛上也不会有鲁迅这样的大文豪了。

鲁迅接触到社会新潮流文化之后,在日本给母亲写信,问母亲是否减掉长发放开裹足,鲁瑞即可回复:

“头发随时可剪,不过已经不再裹足,早已经放开没吃了。”

这一天,鲁迅在日本家里接到母亲鲁瑞病重的消息,于是赶紧回到老家,到家后才知道是鲁瑞的无奈之举。

鲁瑞听说了儿子在日本已经结婚生子,只能骗儿子自己生病,让他回来跟家里的朱安结婚。

鲁迅还在南京读书的时候,鲁瑞就给他在家订好了朱家的女儿朱安作为儿媳妇,可是鲁迅根本就没有想过娶一个目不识丁,思想守旧的裹足女人。

为了不违背母亲的心愿,他只好答应,后来朱安的父亲去世,按照习俗女儿守孝3年,这期间鲁迅又去了日本,所以朱安长啥样鲁迅都不知道。

虽然在日本他写信要求退婚,始终没有得到母亲的同意,回到老家只好遵从母亲的心愿跟朱安成婚。

朱安一辈子都被鲁迅当成了母亲馈赠给自己生命中的礼物,所以一直供奉着,从未去触碰过,朱安只是鲁瑞有名无实的媳妇。

对于朱安,对于鲁迅,鲁瑞一直都身怀歉意,无法原谅自己给他们两个人带来的伤害,她对身边的人说:

“早知道如此,我也不会这样去安排老大的婚事,可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儿子从未因为自己的婚事埋怨过母亲。

也正是因为鲁瑞的善良和情非得已,朱安对她一直尊敬,在身边尽儿媳的本分,细心照顾鲁瑞的饮食起居。

03.

鲁瑞对生活的态度非常乐观积极,在70多岁的时候,看到有人织毛衣,她也让儿媳给她买来毛线,天天揣摩着图案花样,织了拆,拆了织,不仅编织出来完整的毛衣还织出了不同的花样。

鲁迅佩服母亲的创新求知精神,总是夸母亲:

“我的母亲要是再年轻二三十岁,也许会成为女英雄呢!”

鲁瑞也是一个大是大非分明的智慧女人,再后来鲁迅和周作人闹翻,鲁瑞坚定地站在大儿子的立场,在民族大义面前,她是一个伟大的中国母亲。

1936年,鲁迅先生的去世对鲁瑞打击很大,这个时候她的腿也不能走路了,许广平坚持给鲁瑞和朱安寄生活费,即使手边不宽裕,她也拒收周作人的一分钱,她嫌那钱脏。

鲁瑞去世前对周作人做出了要求,让他一直供养朱安到死,否则她这一辈子都愧对这个胜似女儿的儿媳。

1943年,鲁瑞去世,享年86岁。

鲁瑞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也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中国妈妈!

她用自己的智慧为中华民族托举了一位优秀的文坛巨匠,也用自己的胸怀和责任影响了鲁迅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