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生活 > 杂谈 > 正文

​一直没搞明白古代“三军”是哪三军,今天终于搞清楚了,你搞明白了吗?

2025-03-12 21:41 来源:网络 点击:

一直没搞明白古代“三军”是哪三军,今天终于搞清楚了,你搞明白了吗?

在古装的战争戏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为将者在指挥士兵作战时会说“三军听令”,夸赞将士时会说“勇冠三军”。在今天看来,现代化的军队建制中,三军无疑就是海陆空这三个兵种了。

之前小编一直以为古代的三军是指步、骑、射,这三种兵,后了小编看了相关介绍才明白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如果你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就别往下看了哈,也直接到评论区参与讨论。

什么是“军”?

首先我们说说这个古代军队的编制,最大单位就是“军”,按照惯例,一乘战车标准配置是配备25名士兵,其中10人为甲士,3人在战车上,7人在战车下,这10人是这辆战车的主力军;另有15人为徒卒,这15人的主要任务是为甲士提供支援。以上25人是这辆战车的作战力量。

除此之外,每辆战车还配备有养马服役者5人,这5人不是战斗力量,只做后勤保障,他们在作战间隙专司喂马等杂役,战时也不出现在战车旁边。这样算下来,每一乘战车,就有30人,一千乘战车就是三万人。这三万人和一千乘战车,组成了一军。

何为三军?

《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春秋时期,就有三军的建制,只是各国的称谓有所不同,比如晋国称中军、上军、下军;楚国称中军、左军、右军;齐国、鲁国和吴国都称上、中、下三军。三军各设将、佐等军衔,而中军将则是三军统帅。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发展,上、下、中军就渐渐的被前军、中军、后军代替了。到了唐、宋代以后,这样的编制已成为军队的固定建制。这时三军的主要标志是担任不同作战任务的各种部队。

三军各自的作战任务

前军一般是先锋部队,主要负责开路、侦察、应付小规模的战斗,中军则是主将统率的部队,也是主力部队;后军主要担任掩护和警戒任务。

就今天来说呢,通常三军就是指陆海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