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生活 > 杂谈 > 正文

​8月1日建军节的由来来历是什么?建军节有哪些故事?

2024-12-02 22:24 来源:网络 点击:

8月1日建军节的由来来历是什么?建军节有哪些故事?

时间过的真快,一转眼一年都已经过了一大半了,今天又是步入了一个新的月份,那就是八月,今天是八月一号,也就是建军节,是很多军人的节日。在这一天,军人部队是最自豪的一天,确实,中国之所以能够这么和平安康,老百姓能够享受生活,很大的力量来自我们背后的军人。他们为大家的安全保驾护航,那么,8月1日建军节的由来来历是什么?建军节有哪些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改变了的是时代的脚步,改不了的是军人的使命。一身军装穿在身,变与不变都从容,八一建军节快乐!

八一建军节的来历

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它来源于中国国内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领导的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武装反抗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中国独立领导武装革命的新时期,标志着中国新型的人民军队的诞生。

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八月一日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身)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建军节期间,中国各地都要集中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活动,纪念人民军队的诞生。

八一建军节简介

每年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因此也叫“八一”建军节。其来历是: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北伐部队2万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保存下来的南昌起义军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正式组成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933年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每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同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了这个决定。从此,“八一”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建立中国共产党员的第一支军队是什么时候

1925年11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在广东肇庆宣布创立,在周恩来的筹划下,“铁甲车队”人员作为主要兵力之一被编入独立团,由叶挺担任团长——

“铁军”叶挺独立团的主要兵力

1924年,“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宣告成立,这支以“护路”名义组建的武装队伍配备了先进的装备,在当时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令人惊讶的是,这支武装队伍的主要成员都是中共党员,并且都直接受周恩来等人的领导,这支队伍隐藏了哪些不为人知的经历?“铁甲车队”副队长周士第的儿子周勇、琼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崔修建为我们一一揭秘。

神秘“铁甲”待驰骋

这是一支怎样的部队呢?从诞生之日起,就既充满了神秘色彩,又处处体现出与旧军队不同。

1924年11月,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介石建立了两个黄埔教导团,招收了大量的学员。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和周恩来商议后认为,共产党人也应该建立一支军队。于是周恩来向孙中山提出要建立一支革命武装队伍,经费和武器由中共方面自筹,孙中山赞同,并给了一个“大元帅府铁甲车队”的番号。据琼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崔修建介绍,当时恰逢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毕业,周恩来就从中挑选了三名学员,分别是徐成章、周士第和赵自选,加上中共广东区委调来两名政工干部廖乾五、曹汝谦,共5人,组成了铁甲车队的骨干人员,由徐成章担任队长。周士第的三儿子周勇告诉记者:“铁甲车队成立后,父亲就在徐成章、廖乾五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铁甲车队副队长,5名核心成员都是中共党员。”

这支武装队伍成立后实行了很多新的规章制度,他们接受现代化的训练,实行每日“三操两讲”制度,即每天早、中、晚各进行一次训练,射击、投弹、刺杀、搏击等内容;上午或下午安排两小时的政治思想教育。平时,铁甲车停放在广州大沙头火车站,遇有情况,可随时驰骋于广州至九龙、韶关的铁道线上执行任务。“实际上,大元帅府已经有自己的警卫部队,‘铁甲车队’只是名义上挂靠在孙中山的大元帅府里。车队所有人员的配备与调动,都是由陈延年、周恩来等人直接统筹领导的,是中共最早直接掌握的一支武装队伍。”崔修建介绍说。

以寡敌众镇四方

“铁甲车队”自成立时起就担任了支持工农运动的任务。1925年6月,省港大罢工爆发后,“铁甲车队”的一些队员被调到省港罢工委员会担任纠察队小队长,徐成章被调到省港罢工委员会担任纠察委员会委员长,由周士第接任铁甲车队队长。当时深圳的沙鱼涌是香港货物运输的重要口岸之一,周士第在中共广东区委的指示下,带领“铁甲车队”人员前往驻防,援助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封锁港英当局的物资运输线。

1925年11月,陈炯明、郑润琦等人的部队突然包围了沙鱼涌的工人纠察队,周士第率“铁甲车队”的40多人支援被围困的沙鱼涌工人纠察队。对方的部队有一千多人,还有港英当局的兵舰、飞机和大炮的配合,而周士第他们驻守的人员加起来也就100多人,双方兵力悬殊。

这场战斗非常惨烈,“铁甲车队”跟工人纠察队汇合后,很快就被三面围困,但他们临危不乱,展开反击。“铁甲车队”的班长黄华然率一班人员坚守一处高地,多次打退敌进攻,全班人员壮烈牺牲。敌人越来越多,不断缩小包围圈,企图将工人纠察队和铁甲车队围歼,周士第当机立断,指挥队伍向东面突围,他带领部分铁甲车队官兵打散了占领沙鱼涌街口的敌人,杀开了一条血路。廖乾五带领着纠察队员在中间,李振森排长带领部分铁甲车队员殿后,向东突围。枪林弹雨中,周士第多处受伤,加上连夜奋战,疲惫至极,一下子就瘫坐地上跑不动了,勤务兵蔡文铎见状忙掉头去救援。“冲出包围圈后,父亲身上共有7处负伤,原先100多人的工人纠察队和铁甲车队就只剩下了17人。”周勇告诉记者。

周士第率17人回到深圳后,各界人士纷纷前来慰问,毛泽东在农讲所的讲课和报告中,对“铁甲车队”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铁甲车队”名扬一时。

参加北伐成“铁军”

“铁甲车队”毕竟只是一个连队,人数不多,战斗力有限,随着形势的发展,周恩来等人决定筹建一支由党直接领导的正规军队。

1925年11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在广东肇庆宣布创立,在周恩来的筹划下,“铁甲车队”人员作为主要兵力之一被编入独立团,由叶挺担任团长,周士第担任第1营营长,全团官兵人数共2000余人。次年,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表现英勇,赢得了“铁军”的称誉。

1927年,南昌起义失败后,起义部队人员被打散。为保存革命力量,周士第根据组织的安排前往香港等待组织的指示,沿途他为了躲避敌军的搜查,就把联络办法、联络暗号写在了一块手绢上,然后用它擦鼻涕、吐痰,故意弄得特别脏,看上去就恶心。沿途要过敌人的封锁线时,搜查人员都不去碰这个脏手绢,这才得以顺利抵达香港。到香港后不久,周士第得了疟疾发高烧,“虽然父亲是起义军第二十五师的师长,但一样没钱看病,后来在香港的一位老乡帮助下才有了落脚的地方。”

百战沙场忆当年

1930年春天,周士第和徐光英、詹仲明3人奉邓演达之命去陕西西安,周士第改名周平,在杨虎城的掩护下建立中国临时行动委员会陕西省省委,不幸被反动派逮捕,随时有可能被杀害。宋庆龄获悉后,急忙从上海赶到南京,要求南京国民政府释放“临委会”被拘留人员,迫于多方压力,释放了“临委会”的大部分人员,但坚持不肯释放周士第。宋庆龄又再次到南京,要求放人,“在宋庆龄连续两次的交涉下,被关押了半年之久的父亲最终被释放出狱。”周勇说。

新中国成立时,“铁甲车队”成立初的五名骨干,其中有4人都先后在革命道路上不幸牺牲,只有周士第一人幸存。周勇告诉记者,在父亲几十年的革命道路上,很多并肩作战的战友都牺牲了,生离死别经历得太多了,过往的经历他一般都不会多讲。“他从来不会在外人面前宣扬自己过去的功绩,当有人问到这段历史时,他也只介绍叶挺独立团的情况,很少提到自己。我们曾劝父亲,要帮他系统地留下些文字记录,并承诺不公开发表,但都被他婉拒了。”

1955年,周士第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小知识“铁甲车”

所谓“铁甲车”,就是在当时的火车头上外加铁甲包裹,后面拖着五节铁车厢。各车厢均为铁甲包裹,车厢的两侧开有多处不同大小的射击口,车厢内的士兵可站立或蹲着射击,车的正中间顶端设有可旋转的炮塔,上面装备着一挺机关枪。

“铁甲车队”的班长、队员配备长枪,排以上军官均佩驳壳枪,每排有一挺手提机关枪,这些装备在当时有限的条件下是非常先进的。

成立初的铁甲车队共有130多人,分为三个排,队员多数是从广州、海南岛、东江及南洋华侨中抽调来的进步工人和青年学生。那时常常有土匪军阀的残部出没在铁路沿线,抢劫财物,扰乱秩序。“铁甲车队”是在铁道上跑的装甲列车,成立初被赋予的任务主要是护卫铁道安全、保持交通顺畅,有点像是铁道上的警卫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