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生活 > 杂谈 > 正文

​好人变坏总共需要几步?看《黑暗骑士》中哈维·丹特如何黑化

2025-03-25 03:59 来源:网络 点击:

好人变坏总共需要几步?看《黑暗骑士》中哈维·丹特如何黑化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

小布什访华,一下飞机问了第一句话:

“你们看《黑暗骑士》了吗?”

同年《钢铁侠》上映,

如今鼎鼎大名的钢铁侠当时的风头完全被蝙蝠侠所掩盖。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给我们展现了一个黑暗的哥谭市。

这部电影大受好评,剧中的黑暗世界令人着迷,导演几乎重新架构了正邪的对抗路线,完美的诠释了一个硬核的黑暗世界。

好与坏,善与恶,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光明骑士-哈维·丹特(后面称哈维)一步步走向黑化的过程,可以说是步步推进,丝丝入扣。

今天核桃君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哈维是如何一步一步划入黑暗的深渊,从哥谭市的光明骑士走向黑暗的双面人。

当然,首当其冲的是小丑的推波助澜,但是今天核桃君不谈小丑,留在以后讲。

1.影片的伏笔:抛硬币

相信读者都记得哈维有抛硬币的习惯。

他会用抛硬币的方式决定选择,并且每一次都能如他所愿,所以他才会直言“我创造运气”。

在后来被抓上警车前,哈维将硬币交给了瑞秋,瑞秋这才发现,原来硬币正反两面是一样的,所以哈维其实并没有把命运交给运气,而是自己将运气掌握在手中。

硬币有正反两面,人有善恶,导演从一开始就暗示了哈维的黑化。

小丑成功激发了哈维的恶念,于是哈维的另一面展现出来,成了剧中的另一个反派——双面人,双面人就用抛硬币的方式决定行动。

硬币在电影中象征着哈维的底线,在被火灾烧毁前,他是正反两面都正义的“光明英雄”;在硬币的一面被烧毁后,邪恶被他隐藏,正义被他用来掩护。

2.乌合之众的落井下石——哥谭市民的恶念

《乌合之众》一书中有一句名句:群体只会干两种事——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作为一名新上任的检察官,是人民心中充满着正义感的光明骑士,自我肩负着对哥谭市的责任。

当群众被小丑恐吓,威逼蝙蝠侠现身,哈维为了维护社会的正义选择应承的蝙蝠侠的身份,这时候的群众对他的态度是落井下石。

作为哥谭市的守护者——蝙蝠侠也面临人民的抛弃。哥谭市民捣毁的蝙蝠侠的形象,完全忘记了蝙蝠侠曾经无数次拯救了他们——这些都被哈维看在眼里。

哈维对他要保护的对象产生了怀疑,甚至厌恶,那么他的黑化也就顺理成章。

3.爱情的失去——瑞秋之死

前面提到哈维的幸运硬币来自于他的父亲。

年少的哈维经常被父亲家暴,当父亲要打哈维的时候,就会抛出一枚硬币来决定是不是动手。

家暴是童年抹不去的阴影,以至于成年后的哈维一直有抛硬币的习惯。缺少关爱的哈维在瑞秋那里得到了爱,瑞秋的死让他仅有的爱失去了。

哈维恨蝙蝠侠没有去救瑞秋,恨戈登警长没有成功营救出瑞秋,绑架了戈登警长的家人,直接导致了自己的死亡。

当他失去瑞秋时,我们看到了他的本来面目。曾经迷人的人,但也虚伪。勇敢但把自己的失败看得太重。哈维做过很多好的选择。他想好好打一仗,但当没人看着她时,他的真我是很危险的。

4.身份的失去——毁容

后期哈维失去了半边脸,电影中哈维转过头露出被烧毁的脸着实吓了核桃君一跳。

作为一名年轻的检察官,他有俊朗的外貌,外貌帮让他俘获了女主的芳心,帮他赢得了光明骑士的称号。

毁容候的哈维,是可怖的怪物,是人见人怕的存在,无法再在这个世界正常的生活。

5.理想的幻灭——对犯罪的无力

哈维希望别人看到它强大的一面。他的竞选口号是 “我相信哈维丹特”,同时他也需要被人喜欢,被人信任。哈维做到的,已经是绝大多数常人难以做到的了。

在哥谭那样腐朽到骨头里的环境下,顶着巨大的压力、犯罪势力的威胁,坚持打击犯罪、推广法案。换做绝大多数人,处在他那个位置上,完全会选择同流合污,不仅可以明哲保身,还能从犯罪势力那里得到好处和油水。然而他没有。

哈维可以说是一个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中,依然坚持着“正确”的人,但是他终究没能战胜小丑。

结语:

以小丑和蝙蝠侠来说,这座城市的生死建立在人们如何看待哈维。影片的高潮在于如果人们认为哈维是杀人犯,他抓住的罪犯被释放,哥谭市就将失去希望。如果他的光辉形象不倒,哥谭市还有救。

哈维的黑化,表明他彻底的败给了小丑。片尾哥谭的稳定建立在谎言之上,也注定是短暂的。